科技促发展 和谐创辉煌
黑龙江省伊春航空护林站始建于1957年隶属于“林业部嫩江航空护林总站”;1959年1月成为“黑龙江省航空护林总站”站址,隶属黑龙江省林业厅;1960年1月隶属于“林业部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航空总站”,总站迁址嫩江;1963年“总站”更名为“东北航空护林局”隶属林业部,升格为地专级,航站升格为县团级;1968-1979年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航空护林局;1980-1990年隶属于林业部东北航空护林局;1990-2001年隶属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由森工总局交伊春林管局代管)。2002年收归总局直接管理。
航站内设航管科、业务科、财务科、保卫科和办公室五个科室,职工总数40人,其中在职28人,退休12人,编外2人,党员17名(离退休3人),党组织关系隶属伊春市政府直属党工委。
处级干部3人,正科级干部3人,副科级干部3人,一般干部4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特级观察员1人,一级观察员3人,三级观察员2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自从接收全功能航站后一般每人都身兼二职以上。
伊春航站座落在伊春市新区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47°42′40″,东经128°49′45″,现有一条620×30×0.25M的砼制跑道,跑道方向为100°-280°,两端各有100M长砂石安全道,机场标高242M,磁差-11°。伊春航站是东北林区第二中心航站,担负着以小兴安岭为主的森林航空消防重任。航线覆盖巡护面积为62000平方公里。巡护区除覆盖伊春市外,还跨越北部黑河市的逊克县,西部的松花江地区沾河、通北林业局,南部的清河林业局、合江地区的鹤北、鹤立林业局的部分林区。航站的主要任务是巡护、侦查火场、机降灭火、化学灭火、洒水灭火、空运、空投扑火物资、空投防火传单和其他宣传品、空中指挥扑火、火场踏查、调查、火场照相录像等,并为防治森林病、虫、鼠害、航空探矿、旅游包机、航空缉毒、航测磁测、解放军边巡等,提供地面保障和后勤服务。
建站50年来,经过几代伊春航护人的艰苦努力,航站不断发展壮大,为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航站有一条620米的砼制跑道,停机坪10个, 4000延长米铁丝网围墙,机场设有贮备航油的油库一座,有7个储油罐(其中4个50M3,3个25M3)。航站所属建筑面积4335M2。有车库310M2,发射台120M2,锅炉房1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化灭库备有先进的搅拌设备,机组宿舍2470M2(森警占用954M2),各房间装有市内长途电话及宽带数据线等硬件设备。办公楼1025平方米的办公楼。绿地10000平方米。
航站现有轿车一辆,通勤车一辆,轿货车一辆;电话5部,757单边带电台一部,对讲机6部,微机各10台,复印机1 台,加油车两辆,电源车一辆,电瓶车一辆,导航设备一套,锅炉取暖系统一套, 可以保障执行森林航空消防任何机型的起降工作。
多年来,伊春航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研发能够促进航空护林事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的应用。现已初步实现了航空护林的多元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格局。2003年,业务部门研发了火区档案及业务数据管理软件,应用此软件存储的火区档案及相关业务资料,可快速查阅飞行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可随机抽调对比各年份的火灾发生规律,气象相关因素变化规律,火险等级不同年份月份 的对比规律,并可根据存储的相关数据快速形成可视规律的各种图标,可达到一目了然。这对不同火险等级下,如何科学合理安排飞行,提高飞行效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大大提高了森林火情的主动发现率。调度室工作人员对调度日志,各种报表数据的整理,火场档案等相关业务资料都采用微机数据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伊春航站始终重视提高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效率问题,2004年航站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借鉴学习了澳大利亚移动塑料化灭药罐经验,自主创新研制了“地下混凝土立式螺旋搅拌化灭药罐”。这种药罐造价低、耐腐蚀、搅拌快使用操作和维修简便易行,可在3-5分钟内将十多吨化灭药剂快速搅拌均匀,并可将药液快速加载到洒液灭火飞机上。
业务人员还同时研发了给飞机加药胶管使用的移动轮架,既减少了胶管的磨损有加快了假药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机群洒液直接灭火效率,实现了“打早、打小、打了”的森林灭火目标。得到了东航中心领导的好评。
业务人员借鉴火车站电瓶车,研制了给飞机充电用的场内电瓶车;既可以给飞机充电,又能行走运货,具有环保节能功效。
伊春航站2005年9月末先于其他所有航站最先开通了伊春航站网站。为宣传航空护林事业促进技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伊春航站领导和业务人员深知,技术创新是森林航空消防及业务发展的基石,因此,为积极探索提高航空护林效率的新技术、研制新设备创造一切优越条件。2006年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同研发了“智能林火标绘仪”。标绘仪这一先进技术的使用,结束了飞行观察员在空中纸图上的手工作业标绘火场态势图不够准确快捷的历史。使飞行观察员飞行时可将发现火情及处理的火场准确进行快捷标绘出图文并茂的火场态势图,并利用无线上网技术将标绘准确的态势图实时传输到各防扑火基地。为扑火指挥提供详实、快捷、可靠的依据,使森林航空消防的科学性,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伊春航站建站50年来,参与扑救了1800个火场,空中主动发现火情1000多起,机降参与扑灭火场160多个,空投空运扑火物资190多吨,火灭机降配合扑灭火场30多个,空投火传单15万张,航护飞机几乎参与了所有较大火场的扑救与侦察工作,多数火场的准确情报都是通过飞机侦察获取的。如:76年沾河顶子大火、91年友好奋斗大火、 96年通北大火及北营子大火 2003年和2007年乌伊岭大伙等,几乎所有大火伊春航站都集结了多架飞机参与扑火战斗。50年来,伊春航站在历届班子的带领下,为小兴安岭的森林防火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航站由单一的空中巡逻报警业务,逐步发展到机降灭火、机群洒液灭火、吊桶灭火。1957年开始巡逻报警,1976年增加了机降灭火,1997年春开展化灭机群洒液灭火,1999年后成为全功能型航站,2002年收归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直接领导,飞机也由最初的1架逐步发展到后来的10架,航站规模和综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扑火灭火能力不断增强。
50多年来,伊春航站在国家、省、森工总局和伊春市等森防指的领导下,参与伊春林区的数百次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斗,同时支援帮助扑救外地、市森林大火数十次,为保护伊春林区及周边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多次被省、市和森工总局评为先进单位。2001年春伊春航站被评为伊春市二十年(1981-2000)无重大森林火灾有功单位。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先进航站。50 年来,航站在侦察火场,准确提供火场情报方面、在带领机降飞机准确高效投放扑火兵力方面、在空中运兵、排兵布阵、为各级领导当好空中指挥参谋方面、在带领化灭机群实施空中喷洒灭火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航站在伊春森林防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是森林防火的尖兵,飞机在防火灭火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数实践证明:森林防火工作离开了飞机就失去了扑火主动权和控制林火的能力,航空护林飞机在森林防火中的主导作用已被各级领导日益重视。伊春航站为保护小兴安岭这快“祖母绿”,保护红松故乡做出了卓越贡献。
伊春航站近几年来,在航站全面管理、业务技术创新、基建场院建设、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了大量的工作,改变了场站环境,锻炼了职工队伍,航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全站职工整体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航站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新班子成立后,理顺思路、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全站职工已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潮。伊春航站必将为航空护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