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历程 美好的未来
光辉的历程 美好的未来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四十年回眸
巍巍兴安,茫茫森林。美丽、富饶、古朴、自然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边陲,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5.16%,,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生活着4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野生植物。 大兴安岭林业地区下辖三县四区十个林业局,总人口54万。然而,无情的火灾却是这片苍茫森林的劫难,自1964年大兴安岭开发建设至今,这里就一直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据统计,四十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503 起,特大森林火灾 57 起,总过火面积6550056.1公顷,林地过火面积3328027.06公顷 。
八万里兴安巍峨连绵,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是54万父老乡亲生存的沃土。捍卫森林,守护家园 ,让我们的森林远离火灾,让我们的家园不再埋下烈火燃烧的阴霾——这就是加格达奇航空护林队伍整整四十个春夏秋冬执着追求的心愿和事业目标。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加格达奇区甘河南岸,管辖巡护区包括加格达奇林业局、松岭林业局、南瓮河施业区、呼玛县、韩家园林业局部分施业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东部林区,总巡护面积5.4万平方公里,辖区四条航线总长度达2406公里,是目前全国航空护林系统中最大的航空护林站,林业自建二级专业机场。肩负着施业区内的飞行指挥、飞机载人巡护监测、火情侦察、防火宣传、机降灭火、化学灭火、吊桶灭火、索(滑)降灭火、火场急救、空运给养、地面保障等航空护林任务。
一、创业篇
回首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航空护林事业,那是伴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的风雨一路走到今天的,40年的苦辣酸甜,40年的不懈奋斗,一路铸就了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40年的成长与辉煌。
如今再次掀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建站之初的足迹仍然记忆忧新。
1965年初,国家林业部、东北航空护林局决定,在加格达奇修建机场,机场场址选择在了地势平坦、空气洁净的甘河南岸,当时新机场被命名为《57号工程》,同年,500米土质跑道的机场第一期工程动工修建。
1966年春,由于森林防火的需要,土质跑道工程尚未完工,就开始接纳来自空军、民航和哈尔滨伟建厂的7架Z-五型直升飞机试航和执行航空护林的任务,从此便拉开了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航空护林任务的序幕。自此,加格达奇航空护林队伍也踏上了住帐篷、睡板房、与“地火笼”为伴的航空护林的创业征程。
1969年,大兴安岭地区决定将土跑道扩建为1400米的混凝土跑道。
1976年,加格达奇机场的所有停机坪及跑道改建完毕。
1979年,又开始修建了一条500米的土质副跑道,1981年土质副跑道正式交付使用。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在机场几经修建的16个艰辛的创业春秋中,营房办公建设也同时经历了简易期和砖木结构平房时期。
1982年,伴随着机场的全面正式使用,营房办公建设也依据国家林业部批准的长远建设规划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综合楼、食堂、锅炉房、浴池、站院围墙等相关基础设施的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使航站办公条件及设施得到改善。
至此,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走过风雨的创业,开始抒写航空护林事业的新篇章。
二、事业篇
火,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火为人类所用,早已由最初的取暖、引路、蒸煮食物、火药制造等用途发展为如今多领域全方位的综合功用;然而,火又无情,都市、乡村、山里、林间无处不发的各种火灾也给人类的历史刻下了累累伤痕。
而对于森林火灾多发地区的大兴安岭林区来说,盛世兴林,防火为先,就更为举足轻重了。由于大兴安岭林区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干燥又多风,所以每年定有春、秋两季两个防火期,又由于山高林密,夏季极易引发雷击火,因此,春、夏、秋都要“警钟常鸣”。正因为如此,40多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始终如一地发挥空中优势,为防火、灭火服务,作为航空护林事业的座右铭。
大兴安岭航空护林业务的完善和事业的发展就宛如一个新生命的成长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长大。
从1966年到1996年初的30年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的业务范围逐步涉猎到了飞机载人巡护监测、火情侦察、防火宣传、机降灭火、空运给养等工作。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是全国航空护林系统中开展机降灭火最早的航站。机降灭火就是利用直升飞机为运载工具将扑火队员迅速空运到火场进行扑救森林火灾的一种扑火措施。机降灭火以其出击迅速、扑火效率高、突击性和机动性强的优势最早被广泛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航空护林事业的扑火工作中。据资料显示,1966年至1996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共对431个火场实施了机降灭火,空运扑火队员3374架次,共46885人次,飞行时间达1953小时22分钟。
1996年春季防火期间,根据国家林业部的指示,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在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进行了小机群洒液化学灭火实验,取得教好的效果,为我国开展机群化学灭火作业取得宝贵的经验。
实际上,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是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这三省区最早开展化学灭火的航站之一,早在1975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就曾经进行过化学灭火的生产性实验,1976年至1987年,化学灭火也曾在扑救森林火灾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直到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了史无前例的“5.6特大森林火灾”,为了扑救熊熊燃烧的大火,加格达奇航站的化学灭火地面设备被调至塔河航站,从此,化学灭火作业便由于多种原因被搁浅,直至1996年,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再次在加格达奇航站进行化学灭火实验。
1997年,国家林业局东北航空护林机群化学灭火基地在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正式设立,自此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再次掀开了机群直接化学灭火作业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历史。
1997年至今,化学灭火作业便作为最适合大兴安岭林区地域特点的扑火措施被广泛地运用在扑救森林火灾的工作当中。
化学灭火就是利用飞机喷洒化学药剂阻、灭林火的蔓延、发展和控制消灭森林火灾的一种扑火措施。而机群化学灭火作业则是指由小型直升机空中指挥的利用机群喷洒化学药剂来扑救森林火灾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机群灭火作业在机群最多时可达到9架飞机。落喷洒化学灭火药剂吨数达1214吨,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当我们告别昨日,喜迎新世纪到来的时候,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航空护林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2年1月,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正式接收航行地面保障工作,使航站由原来单一的后勤服务发展成为了全功能航站,使大兴安岭航空护林事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40岁的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不仅能够根据大兴安岭地区防火指挥部和东北航空护林中心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制定和实施巡护区的航空护林计划和方案,利用各种航空手段熟练地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而且在科技防灭火研究、通讯联络、空中指挥和安全飞行等空中及地面保障等各项业务中均不断取得一次次骄人的业绩。
三、建设篇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建站四十年,历经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的隶属关系经历了多次统收统放的变革。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我国的航空护林体制进行了改革。1990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成建制地由原隶属的东北航空护林局下放归属大兴安岭林管局。1994年,加格达奇航站的地面保障工作由原来的民航管理移交给了中国飞龙航空公司管理。
加格达奇航站从最初的500米土质跑道已经发展为如今1400米混凝土主跑道,500米土质副跑道,固定翼停机坪和滑行道面积4000平方米,2005年,又新建了三个直升机停机坪,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目前,机场最多可同时停机15架。
为了接收航行地面保障工作,2001年,国家林业局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共投资332.4万元更新飞行地面保障设备,同时修建了5800米的机场封闭工程。
2002年至今,站容站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兴安岭航空护林事业也迎来了管理规范化、防灭火科学化、航站建设标准化的新纪元。
加格达奇航站正式接收航行地面保障工作,标志着全功能航站历史的到来。
航站自接收地面保障工作以后,始终把安全作为“航空护林的永恒主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每个航期都要召开协调会和安全专业会,分析安全形势,制定飞行预案。工作中,严格执行民航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飞行放行关,认真做好飞行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各岗位人员履行本岗位职责,使安全形势处于良好状态,截止2007年,安全飞行18380架次,38577小时16分钟。
地面接收后,新增了各种设施设备,并与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和大兴安岭地区防火指挥部微机连网,建立了网络联系。
同时,扩建综合楼,新增楼房面积1316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为机组人员和地面保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对营房、食堂进行了装修、改建,成为目前同行业系统中食宿条件最好的航站之一。
加格达奇航站还重点开展了环境绿化建设,在场站院内种植各种树木20多种,一到夏天院内绿树成荫、花草满园。同时还新增了很多体育娱乐设施设备,为航空护林工作人员营造健康、便捷的休闲、健身氛围。
如今,加格达奇航站拥有3500平方米综合楼一栋,600平方米食堂一栋,300平方米化灭库一栋,180平方米导航台一座,车库两栋600平米,航油储备量300吨的油库一个。加格达奇航站目前有航护、航管、场务等6个科室,47名职工中70%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完善制度,保证安全,美化环境,服务林区,把航空护林这一科学技术用于直接灭火的发展和建设标准化航站, 始终是加格达奇航站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如今,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已经发展为一个办公现代化、管理规范化、食宿宾馆化、站区园林化的新型航站。
四、荣誉篇
由于大兴安岭山高林密,交通又不方便,扑救森林火灾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40年来默默发挥着空中优势,在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 2003年“草甸森林火”、“2005.10.23”森林火灾等著名的火灾战役中,为大兴安岭森林防灭火事业发挥巨大作用,在森林火灾战役中不断传诵着一个又一个先进事迹和模范个人故事,多次得到国家和省、地领导的高度赞扬,并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地授予的各种荣誉。
多年来,国家、省、地领导不断到我站检查指导工作。
1987年,“5.6大火”李鹏副总理抵达加格达奇机场
1996年3月,姜春云副总理来到加格达奇航站机场检查工作
原林业部副部长蔡延松、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副局长马福、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等领导都曾来加格达奇航站检查工作
2004年,哈加民航开航,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军来到加格达奇航站检查工作,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刘少永也曾来加航站检查工作
2004年,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来加航站检查工作
东北航空护林中心主任白胜文、副主任张宝柱多次来加航站检查工作
地区领导王忠林、朱洪祥、吴玉波等多次来加航站检查工作2001-2003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2004-2006年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1997-2005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1994-2005连续12年被评为地区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
2002年被地区评为文明单位.
2006年四月二十日,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森林防火现场会在加格达奇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副局长张建龙,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已,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韩祥林少将,西南航空护林总站站长郝培和,东北航空护林中心主任白胜文等领导观看了我站化学灭火、吊桶灭火、索降灭火训练,受到了参加会议同志的交口称赞。2007年全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交流演练现场会在加召开,全站出动十九架飞机,六种机型表演受到参加会议的领导的好评。
记录过去的荣誉没有使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骄傲不前,反而成为航站实现航空护林事业辉煌前景的动力。
40多年来,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这只展翅翱翔在万里茫茫林海上空的雄鹰,为了保护国家生态资源,保卫森林的安全,守护我们这方水土不遭受火魔的吞噬,餐风露宿、风雨无阻地一路走来: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这支天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这支银鹰战队就会出现在哪里。
如今,经过40多年的钢铁磨练,这只羽翼丰满的森林之鹰正满怀着航空护林的雄心壮志,稳健地飞翔在万里兴安碧水青山的蓝天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大兴安岭地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推波助澜,英姿飒爽地飞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航空护林事业美好辉煌的明天!